内蒙古文学>玄幻奇幻>寒门贵子 > 第三十四章 胜负谁知
    新亭的鏖战还在继续。

    檀孝祖用尽了招数,示敌以弱,沈度绝不贪功,见好就好;围困新亭,却又被沈度麾下几员猛将冲的稀里哗啦;拼死蚁附,新亭地形回环险阻,易守难攻;派人诈降,反被沈度识破,将计就计,大败檀孝祖,丢了一千多条性命方逃回水师船上。

    后来干脆不理新亭,从白鹭洲和蔡洲直抵石头城,石头守将陈述原是东宫一个小小队主,因从龙有功升至左军将军的高位,最得安休明的信任,所以奉命驻守石头,防御金陵最后一道防线。可此人素无谋略,眼见荆州军兵锋尖锐,吓得慌了神,马上向金陵求救,并告了沈度的黑状,说他故意纵敌深入,养寇自重,明明新亭可以拦住荆州军,却只是小打小闹,任由敌人乘舟长驱直入。若马上石头不保,沈度就能够坐地起价,说不定已经和江夏王暗中有所勾连云云。

    安休明惊疑交加,立刻派出宫中侍卫传旨,要沈度不得迟缓,发兵解救石头。沈度辩称荆州军这是要诈中军出城,仗着水师厉害,打算在江中决战。偏偏中军水师都调去下游对付扬州军,上游只能凭借新亭的优势地形苦守,如果出城救援,必然大败。

    可金陵一日间接陈述十七份告急奏章,说荆州军完不要命的猛攻石头城,几乎动用了十万之众,哪里还有余力在江中设伏?若手握中军大半兵力的沈度再不来救,他只好自杀报国,以谢陛下知遇之恩。

    安休明连发三道诏书,要沈度克服困难,即刻出兵。沈度再无法抗命,当夜令大将段罗汉率兵出新亭,抄了荆州军的后路,和陈述约定前后夹攻。可行至白鹭洲,大军果然中了埋伏,薛玄莫早恭候多时,无数火箭齐射,燃烧的战船,几乎映红了江水。

    正当荆州军以为大胜的时候,发现这些燃烧的战船只是诱饵,上面除了操舟的船夫和少数兵卒,大都是草木做的假人。惊骇之时,沈度领主力随后出现,多乘蒙冲、突冒、赤马等小舟,速度快灵活,游弋在荆州军大船之间,纵火、凿船、跳帮,短兵相接,楚国最为精锐的荆州军和中军战成一团,直从深夜到天明,死伤无算。

    最后还是沈度接到消息,负责留守新亭的辅国将军何正叛变,澹台斗星已率三千人取了新亭,正联袂前来支援檀孝祖。沈度见事不可为,下令撤退,中军顿失锐气,一泻千里,退回了石头城隔江相对的查浦垒,重新构建防线。

    陈述更是逃的飞快,中军还没有脱离战斗,他已经带兵钻回了石头。这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白鹭洲大战,以荆州军的惨胜而告终,不仅让檀孝祖完成了对沈度的心理转变,更占据了新亭,取得了战略性的巨大进展。

    而在徐州,徐佑亲率两万大军顺邗沟北上,淮阳郡太守出城十五里,跪地恭迎征北将军大驾。接着是下邳郡、济阴郡、东海郡等纷纷投降,于数日后抵达彭城。

    彭城太守王茂想要据城坚守,却被鸣篪司收买的郡丞杜谳灌醉了酒,缚了双手,开门献城。徐佑亲解绳索,好言劝慰,王茂感其风范,俯首归附,徐佑仍命他担当彭城郡守。至于郡丞王谳,徐佑和他谈话后发现这个人心眼活泛,极是聪明,留在身边作了个录事参军。

    彭城失陷,给了其他各郡致命一击,琅琊郡、兰陵郡也先后投降,青州刺史卜天显然坐卧不安,率两万青州军南下,跨过青、徐交界,占领了东安郡。

    至此,除过东安郡之外,徐州境已在徐佑的控制之中。短暂修整,徐佑沿着沐水北上,抵达莒县,和青州军间隔三十里扎营对峙。

    莒县,春秋时曾是莒国所在地,公子小白出逃于莒,次年回齐,成为齐桓公,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故有毋忘在莒的典故,也就是说人不要忘本。

    此地四面环山,中间平原和洼地交错,沐河、秀河、茅河蜿蜒密布,对青州军的重装骑兵十分不利。刚扎营不久,杨顺匆匆来见,将此行得到的情报仔细禀报,道:“……青州军内意见并不统一,有人主降,有人主战,也有人主和。主降的人大都是不看好金陵之战,认为荆州军必然取胜,而又以青州本地将领居多;主战的人,则是惧怕一旦荆州军战败,会受到株连,并且家眷多在金陵,怕累及父母子女;主和的人不算多,只有小部分,他们建议观望,先和郞主虚与委蛇,谈谈条件拖延时间,等金陵那边分数胜负,再做下一步的决定……”

    “卜天呢?”

    “卜天尚在犹疑,他抢先占据东安,就是为了给郞主一个下马威,让翠羽军不敢轻举妄动。不过他占据东安多日,却不愿意再进攻琅琊,说明并不想彻底和郞主撕破脸。”

    “那依之见,卜天有没有可能争取过来?”

    “五成的几率!”杨顺说的极其肯定,道:“只要能够让他相信,青州依然由他做主,朝廷只会给予更高的封赏,他在金陵的家人安能够保障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