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文学>玄幻奇幻>寒门贵子 > 第25章猿啸月华明
    钱塘已经从白贼之乱的废墟里重新恢复了活力,元兴二年的春风逗得百姓们喜笑颜开,纷纷做好豆糜,覆上油膏,再竖着插两根筷子,再把柳枝插在门上,随着柳枝转动所指的方向,端着豆糜来祀门祭户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上元节还要祭蚕神。徐佑入城的时候,正是祭祀的时辰,不少人爬上房顶,把家里做好的白膏粥,放在东南角,口里喃喃低语着:爬上高处献白粥,敬请马娘捉鼠头。捉鼠头,捉鼠头,马娘佑我大丰收。

    马娘也就是蚕神马头娘。蚕神传说有好几位,至少从魏晋开始,马头娘就开始作为蚕神受百姓祭祀,干宝的《搜神记》里有记载。

    祭祀马头娘之后,可保今年蚕桑丰收,其实按走近科学的套路,就是用白膏粥喂老鼠,再说几句恐吓的话,让老鼠不敢去吃蚕茧。

    经过城区,往明玉山行去,透过夕阳落山的最后一缕余晖,可以看到远处的田野燃烧着许许多多的火堆,还有农户们粗犷又高远的呼喊:

    正月半,上元节,害虫蚂蟥高山歇。灯笼亮,火把红,上元佳节炸麻虫。场边地头都炸到,炸的麻虫无影踪。

    这种烧田的仪式,又被称为“烧元”,农户们渴望把影响稻田粮食产量的害虫全都烧死,因为“元”和北魏的元氏同字,还寓意着荡平索虏的美好意愿。

    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,一路给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侯莫鸦明解释着扬州的各种习俗,他久在西凉,见惯的繁华和扬州大不相同,简直是无处不好奇,无处不新颖。

    方斯年还爱捉弄他,两人没大没小的斗着嘴皮子,把徐佑给烦的差点封了他们的经脉扔到西湖里冷静冷静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到了明玉山脚下,遇到把守路口的部曲,这才知道张玄机和宋神妃以及计青禾的妻子富婧、吴善的妻子秦黑女、严阳的妻子芄兰等一众女郎们结对去城里赏灯,吴善带三十名精锐随行护卫,刚刚离开不久,许是错过了。

    方斯年急着回去看望老父亲,对节日欢庆的活动不太热衷,徐佑让她先归山,带着侯莫鸦明掉头回城。

    有这来回折腾的工夫,夜幕真正的降临,一年一度的上元狂欢节也正式拉开了序幕。

    形容上元夜盛况的诗句,古往今来,没有超越辛弃疾的《青玉案》: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,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侯莫鸦明放眼望去,整座钱塘真可谓是山无不灯,灯无不席,席无不人,人无不歌唱鼓吹,仙鹤灯、锦鸡灯、黄鹂灯、金雀灯、鹦鹉灯、獬豸灯、狮子灯、青熊灯、猛虎灯、锦豹灯,各型各色,无有不全。

    最有特色的还属寺庙门前挂的“船灯”,取普度众生之意,船面五彩油漆,外边俱雕小小人物,撑篙驾撸,吹打乐器,四周悬挂结彩珠灯,船里供养佛像,栩栩如生。

    入了城,还是曾经的老地方,南城灯市。灯市口有衙役拘押着几个人犯,照例应该是托,警告游人不得触犯刑律。灯市里鳞鳞相切,乐声嘈杂,充街塞陌,聚戏朋游,五步一小贩,十步一食摊,美酒美食,让人垂涎三尺,还有挑担的货郎,摆放着芝麻、鞋子、木偶、鼓、饴等物,吸引小孩子们的追捧,他们吆喝着,拥挤着,帘前架下无行路,不得金钱不肯回。

    继续行走,可以看到三五十个少女穿着最美的衣裙,正在灯火之间翩翩起舞,这又叫“行歌”,再往里去,有人戴兽面,恐吓嬉戏,有男为女服,扭捏逗乐,更有游侠儿追逐良家女,引发的骚乱和斥骂。

    “好玩!比长安的上元夜有乐子……”

    侯莫鸦明嘴巴没停过,看到没吃过的都要买来尝尝,徐佑时不时的得停下来等他,这样墨迹下去,怕是灯市结束也寻不到张玄机,道:“你先逛着,要是等会散场还碰不到,自行去明玉山。”

    侯莫鸦明正和一货担郎讨价还价买拨浪鼓,闻言回头,已看不到徐佑的身影,正犹豫是不是追去,货担郎没好气的道:“你到底买不买?不买让让,别挡着我的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