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文学>都市青春>从遮天开始的旅途 > 第四百四十章:昆仑派(七)
    又不是人人都一心向道,我们在意的是这一世活得多姿多彩,谁还管自己最后能有多大成就?

    先要顺应本心,活得多彩多姿,之后再考虑到底能不能长生。

    一个几十岁的年轻人考虑寿元有什么用,除了徒增烦恼还能做到什么?

    或许大多数人要到了将死之年,彻底感受到自己的衰败,那个时候才想活得更久,这是人的本能。

    但是我们之所以是人,就在于我们能够压制内心的欲望,不会像小孩子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我们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做,什么时候必须忍让。

    在旁人看来这不是多姿多彩,这很憋屈。

    但将死之年的我们牵绊太多了,门人弟子、亲朋好友、师长前辈等这群人才是我们压制欲望的动力。

    谁都不希望自己会把难堪的一面展露给这些我们心中重视的人,我们不希望师长前辈因为我们的丑态生气和纠结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很大可能有续命的神药,但我们没有资格去用或者已经用了。

    挣扎的丑态只会让他们徒增烦恼,无论是续命还是不续命,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。

    前者只会导致我们的怕死之心愈发坚定,哪怕活过来之后也只会变的珍惜生命,做一个冬眠的老乌龟。

    这和我们的一生的信念相驳,只会让我们在坚持本心与续命之间不断纠结。

    后者则会导致两方人的悲剧,将死之年的我们的克制力本就低下。

    如果脑子不清醒的时候听到长辈的拒绝,那必然引发争吵以及关系的断裂。

    事后我们拍拍屁股就死了没什么事,但长辈却会纠结后半生,郁郁而终的可能性很大。

    门人弟子则是不自觉学习我们,如果我们丑态毕露,表现出对寿元的渴望。

    必然会影响到他们之后的时光,从一个个的朝气青少年变成苟延残喘的老头子。

    像这种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往往是脆弱不堪的,长辈随意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,哪怕性格转变都不是不可能。

    作为同龄人的亲朋好友受到的影响只会更深,因为他们也同样垂垂老矣,他们能清楚感应到自己的衰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