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).

    之后,司马岳崩,庾冰、庾翼兄弟本想立之后的简文帝司马昱,但何充却坚决的,把司马岳年仅两岁的幼子,给推上了皇位。

    何充与庾氏兄弟在立谁为皇帝上的争执,据说多是为了个人的利益,但相比于何充,狗熊更偏向庾氏兄弟。

    在这种乱世中,立个奶娃娃上来,毫无威严可在,本就是个乱世,要即霸气又有才的人,才能摆平乱局,却让一个女人和奶娃娃当政,这是来搞笑的?!

    如果褚太后有武则天的才能,倒也还好,但,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,说是辅政,其实由何充掌管。

    何充这个人,历史评价也是个庸才,所亲近的多为平庸乱杂之人,信任也不得其人,而且酷爱佛教,大修寺庙,供养的和尚以百计,浪费亿万而不吝惜。

    庸不庸才的先不说,他在司马聃继位两年后,便去世了。

    如果当初听庾冰、庾翼的立司马昱,至少是个成年人,即使辅政之人相继离世,他也有能力处理朝政,相比于一个奶娃娃,能少受制于他人。

    庾氏兄弟曾说:国有强敌,宜立长君。而何充纯粹只顾给自己争利益,却从未考虑晋国之后的发展。

    这两件事,也是狗熊偏向庾氏的原因。

    何充认为的能用之人,要不就是明哲保身,坚决不入朝,要不就是能力一般的平凡之人。

    何充更是为了一己私怨,在抑制庾氏时,明知荆、楚两地重要,也明知桓温有野心,还将这两个重要的地方,交给桓温掌管,虽然也有司马昱的责任——这点之前讲桓温时说过了,这里不再累述。

    仅凭这一件事,何充就算不是庸才,也是心胸狭窄之人。幸亏早死,不然,可能比王导执政时更为糟糕。

    狗熊认为,这一局面,造成桓温横空出世的契机。

    如果是晋明帝、庾氏兄弟时期,主持朝政的是司马绍和庾亮,军事上还有温峤等人,肯定没桓温什么事。

    吕思勉言:

    桓温北征,屡屡克敌制胜,是因为有了庾亮、庾翼的铺垫。但是,桓温意在自营,所以,并没有尽力北伐,如果把亮、翼与桓温交换下,以亮、翼的公正忠诚,处在桓温时期的形势下,两兄弟的成就,一定与桓温不同。

    庾氏兄弟在荆地经营多年,一定积累了不少资源,真是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”,这个后人却不是什么好人。

    晋室南渡后,叛乱者就是胡人和蜀地,胡强蜀弱,庾氏兄弟志在平胡,对于蜀地,却并未上心,多以防范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