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文学>穿越历史>帝唐风云 > 第三章 族叔公萧瑀
    男孩来到灵堂的侧厅之中,发现里面已经有几个人站在里面,不知道在谈论什么,为首的是一名壮冠虬髯,英武不凡的男子。

    男孩走进其中,对着男子行礼道:“儿臣见过父皇、舅舅、房伯伯、杜伯伯。”

    旁边的三名男子同时起身行礼道:“臣等见过太子殿下。”

    原来这男孩不是别人,正是刚刚被登上皇位的李世民立为太子的李承乾,那为首的男子自然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,另外三人分别是房玄龄、杜如晦以及长孙无忌。

    “承乾刚刚去哪里了,朕让侍卫寻你也不见踪影。”李世民看着李承乾,开口说道,对于李承乾这个嫡长子,李世民是对他寄予厚望,希望他日后能够成为一位合格的君王。

    “儿臣适才在裴府中随意逛逛,不想却遇到一位谈吐不凡,见识卓越的奇人。”想到自己刚刚遇到的萧扬,以及萧扬那不同于常人的见解,李承乾好像一个着急想着父亲邀功的孩子,迫不及待的就将自己刚刚遇到萧扬的过程,以及萧扬的不凡见解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“平岭南、稳辽东、分裂突厥、经略西域,交通中西,功比张骞。”这话同时自李世民、长孙无忌他们四人口中说出,四人彼此面面相觑,本来四人对于李承乾口中的奇人不置可否,觉得太子年幼,见识阅历不足,对于他口中的奇人也就没有多大的兴趣,只是打算当做一时闲谈聊聊,没有想到竟然听到了这样一番言论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有失职失察之罪。”就在这时,杜如晦率先反应了过来,连忙向李世民请罪。

    “爱卿何出此言?”李世民不解,就是房玄龄跟长孙无忌也不明白杜如晦此举是何用意。

    “启禀陛下,臣身为尚书右仆射,却对于闻喜县公的功绩未能据实详查,以至于裴公今日逝世依旧还有许多功绩未能昭告天下,因此臣自知失职,还请陛下恕罪。”原来此时的杜如晦担任的是尚书省右仆射,乃是名副其实的当朝宰相,裴矩逝世以后,李世民曾令朝廷对于裴矩以往的生平功绩进行评估,准备追封,负责这件事情的正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。

    “爱卿何罪之有,闻喜县公的身后追封一应事宜虽说是克明你一手负责的,但是这些都是朕同意过的,如今我们既然已经知道对于闻喜县公的追封是不合适的,或者说是不够的,那么再重新继续追封就是了。”李世民不愧为一代雄主,对于自己的疏忽总是会尽力去弥补。

    “可是如今按照裴公的功绩,臣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追封,还请陛下示下。”杜如晦是可是千秋难遇的相才,怎么会处理不好呢,只是先前他递给李世民的折子意见是追封裴矩为绛州刺史,谥号曰敬,而且旨意都是已经下达了,这也是为何萧扬见到没有多少人前来给裴矩吊唁的缘故,毕竟官场上向来是人走茶凉,更何况李世民此时还是有些忌惮世家门阀的,他一方面想要削弱世家的力量,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倚重世家来治理天下,但是李世民对于那些具有杰出功劳和贡献的人,是真正的论功行赏,没有让他们的功劳被埋没。

    “克明此言何意?”李世民不解其意,按理说重新对裴矩的功劳进行追封,这样的事情对于杜如晦这个吏部尚书来说,应该不难处理,只需要吏部将裴矩的功劳事绩核查一下,奏章递到中书省就可以了,李世民有些不明白杜如晦为何还要请示。

    “陛下,此事还真是需要您金口玉言,亲自做决定了。”房玄龄好像想起了什么,也是说道。

    “哦,玄龄也是如此,莫非这其中还有什么是朕不知道的事情吗?”李世民有些迷糊的问道,房玄龄跟杜如晦两位朝之重臣都这样说,但是看一旁长孙无忌也是一脸迷茫的样子,李世民就明白这其中恐怕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,至于李承乾,年仅八岁的他哪里懂得这些,只是自顾自的在一旁站着。

    房玄龄开口解释道:“陛下有所不知,萧家三郎所言的裴公“交通中西,功比张骞”并不是随意言之,而是却有其事,只是我等毕竟相对年轻,对于裴公往事记得不甚清楚,今日太子殿下说起,臣才刚刚想起。”

    杜如晦接着房玄龄的话说道:“不错,昔日前隋炀帝杨广在位之时,裴公曾经略西域,致力于中西的商业文化往来,使西域四十国臣服朝贡与前朝,开疆拓土数千里,而且突厥分裂也有裴公的手笔在其中,所以,重新追封裴公一事,兹体事大,非陛下圣裁不可!”

    听到这事,李世民心里已然明白了,裴矩所经略西域奉的是前朝隋炀帝的诏命,要是他李世民不开口的话,那还真没有人敢给裴矩的这项功劳计算进去。

    李世民略一沉吟,开口说道:“裴公为国家拓疆数千里,这是为国建功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,不应以王朝更迭而埋没其功绩,等朕回宫以后就拟旨降诏,以示嘉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