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文学>穿越历史>帝唐风云 > 第七章 转眼两年
    这名士子见到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自己这边,他内心颇为得意,继续开口说道:“这里面更重要的是,当今圣上在向我们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信息啊?”有人好奇的追问。

    “就是,这不就是一封圣旨吗,里面还能有什么特别的信息?”也有人嘴上好似不屑一顾,觉得这人是在哗众取宠,不过还是将目光放在这名士子身上。

    只见这名士子并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想法,而是望了望自己面前那已经空了的酒碗。

    旁边有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他的答案了,见他这般示意,也不在意,只是对着一旁的伙计喊道:“伙计,快来一坛好酒,在弄点下酒菜,全都记我账上。”

    这人一看就是财大气粗,大手一挥,嗓门一喊就给这位士子安排好了。

    既然人家已经给足了自己面子,这人也就不再继续吊众人的胃口,他开口说道:“陛下这道圣旨不仅仅是在追封桓武公,更是在向这天下所有人传递一个信息,那就是,只要谁能够于国有功,为国家建功立业,那么日后也可以得到这样的封赏,虽然这其中的难度很大,可是终究是有机会啊!”

    这名士子说到这里,情绪异常激动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在长安城的诸多酒坊之中,并不算太过少见,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李世民对裴矩的追封太过优厚了。

    李世民那道圣旨里面,给桓武公裴矩的永业田是八千亩,要知道有唐一朝,亲王所能得到的永业田封赏也不过是一万亩,郡王五千亩,国公更是只有四千,可是裴矩这个桓武公竟然赏赐了八千亩可以世袭的永业田,这就是在告诉所有的人,裴矩这个桓武公其实就是在亲王之下,郡王之上,只是因为异姓王是不能够册封的,所以只能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弥补。

    李世民的这道旨意其实就是在告诉全天下所有的人,只要你能够建功立业,那么朝廷就一定会论功行赏,不会让功绩被埋没,这必然会激起百姓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,让更多的去投身报国,这才是李世民最真实的用意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小叔,逝者已矣,还请节哀,不过陛下能够对叔公生前的功绩进行如此追封,就算是叔公他泉下有知,相比也可以瞑目了。”此刻裴府之中,闻讯赶来的裴寂对裴宣机说道。

    此刻的裴寂已经是五十多岁了,不过他还是得喊裴宣机为小叔,因为在裴氏族内,裴矩按照辈分排行,乃是跟裴寂的爷爷是同辈,所以裴寂称呼裴宣机为小叔,裴矩为叔公,哪怕裴寂如今乃是魏国公,食邑达到了一千五百户,可是在裴氏这等豪门世家之中,长幼尊卑才是最核心的等级。

    “是啊,我也没想到圣上竟然会如此追封,当真是让人意外啊!”裴宣机此刻颇有些感慨的说道。

    裴矩逝世的这段时间,裴宣机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人走茶凉,想他父亲在时,因为深得陛下推崇,所以登门拜访之人络绎不绝,可是如今却门可罗雀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裴宣机本来是有些难受的,可是他没有想到今日竟然出现了如此大的转折,陛下竟然追封他父亲为桓武公,还让他承袭爵位为桓国公,所以裴宣机此刻颇有些感慨。

    “小叔,我听说陛下这次之所以如此追封叔公他老人家,是因为兰陵萧氏的一个少年郎,是因为他点出了叔公他老人家的功绩,陛下核查了以后,才进行如此追封的。”裴寂跟裴宣机透露了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。

    “兰陵萧氏,这个人情我记下了,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好好的回报的。”裴宣机喃喃自语。